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协和+蓝丝带为宫颈癌防治助力,点亮女性健康希望

专家共识引导,社会公益支持,京黔携手共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郎景和曾在文章中写到“宫颈癌是感染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可以治疗及治愈,甚至是可以消除的。”2024年12月17日,协和+蓝丝带研讨会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举办,主题为“推动消除宫颈癌的倡导和实践”,此次研讨会云集众多权威专家学者、公益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宫颈癌防治新进展,分享实践经验并发布重要成果,为消除宫颈癌事业积极助力。


协和汇聚专家力量,奏响宫颈癌防治强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校基金会秘书长杨涛进行开场致辞。她指出,现阶段虽然宫颈癌防治目标清晰,但存在资源匮乏的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有效、高效的资源配置,并向公共卫生领域陈志潜前辈学习,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宫颈癌防治新模式。“协和愿意与诸君一起,探索向上向善的力量,也希望在座的每一位能够继续和协和站在一起,为每一位母亲、每一位妻子、每一个女娃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郎景和表示,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公众教育在宫颈癌的防治工作中至关重要,未来应进一步重视适龄接种,扩大筛查覆盖面,并呼吁建立更具权威性的组织,以更好地协同各方力量来推动消除宫颈癌。“加速消除宫颈癌的战略目标是全球任务,是国家行动,更是具体工作,要有一个官方权威组织真正从防治的各个环节把大家组织起来,全方位提高积极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谭先杰教授在会上分享了第36届国际乳头瘤病毒大会的相关进展,带来国际视野的最新宫颈癌防治概况,“医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可以通过开展小切口、强聚焦、大效益的科普活动,拓宽手术台外的防治渠道,用‘始终做科普’打开宫颈癌防治工作新局面”。


15f32a31fd934ee699f3aabe66684611.png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儿医院副院长孙蓬明发布并解读《蓝丝带之约-关于宫颈癌您该知道的》科普手册,内容涵盖宫颈癌的病因、预防、筛查、治疗等多方面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表,为公众提供了一份全面、实用的宫颈癌科普指南。“医生给患者开出的第一份处方是爱,第二份处方是知识的科普,希望通过这个小册子普及正确知识,增强筛查意识,提高社会关注,打通宫颈癌防治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方辉教授发布并解读《社会力量推动加速消除宫颈癌专家共识》,强调了社会力量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为社会组织参与消除宫颈癌行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指引与实践指南。“要在政府的统筹指导下,充分联合这些社会力量,下好全国一盘棋,共同为消除不同地区间的健康不公平性而努力,彰显中国力量,跑出中国‘加速度’。”


携手社会力量 共商多元路径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员郝睿禧在线上致辞中指出,社会力量在宫颈癌消除进程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公共倡导、模式创新、资源动员维度各展其长。望借此次会议汇聚各方智慧,开启未来公益合作新篇,持续为女性健康事业夯基垒台。“我们有信心把我们所积累的经验、品牌、知识转化为共建式慈善和宫颈癌消除工作的公益力量,让今天成为未来深入探索共建的新起点。”


 

公益界代表、北京七悦社会服务中心主任卢玮静老师围绕“共建慈善的探索实践”作主题发言,分享了在宫颈癌防治公益项目中整合各方资源、促进跨领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希望在协和+蓝丝带的平台上,聚合公益的力量,发挥更大的价值。”


2bc5cc52fbb6425e9917c343c0882cd5.png


 在圆桌讨论环节,各位嘉宾围绕宫颈癌防治工作各抒己见,从医疗技术创新、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公众教育普及、高校力量聚合等多个关键领域研讨应对当前挑战的可行路径。


 

“协和+蓝丝带”京黔共建 携手筑起守护防线


此次研讨会上杨涛副院校长与贵州医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彭云秘书长共同为“协和+蓝丝带”贵州宫颈癌防治公益行动揭幕。该项目由协和医学院教育基金会和贵州医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建。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宫颈癌防治工作在贵州地区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蓝丝带将在贵州传递健康与希望。

“协和+蓝丝带”项目研讨会为项目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校基金会后续将通过协和联动多所高校建立相关社群,利用高校覆盖优势,制定品牌项目化策略,充分整合社会力量资源,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并开展学术交流,建设有黏性有平台的可持续项目;以科普手册为依托,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强化公众教育,坚持“始终科普”,扩大受众范围;依据专家共识构建社会协同网络,与多方合作,建立效果评估反馈机制,精准高效迈向消除宫颈癌目标,守护女性健康。


供稿:校基金会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