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2025年度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系列报道|血液病医院白血病诊疗中心:王建祥

前言:院校自2005年起设立“教学名师奖”,旨在表彰坚守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教龄二十年以上、师德高尚、教学成果卓著的优秀教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系列报道将聚焦六位2025年度获奖名师,全面呈现他们长期坚守教学一线、推动教育创新、奉献育人事业的动人故事与宝贵经验。


db00320ab8de49eb8cbbf8dd83d69059.png

王建祥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首批长聘教授,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创新驱动,**:做我们中国人自己的CAR-T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不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血液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2000年,王建祥组建研究团队,走上了白血病免疫治疗研究的探索之路。探索的起点,是所院自主原创的HI系列单克隆抗体,从找到免疫机制缺陷到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AR-T,他用了15年的时间。

2015年12月,王建祥迎来了第一例CD19 CAR-T临床试验患者。患者37岁,被诊断为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很严重,经过多种挽救措施都没有效果。看着眼前年轻的患者生命危在旦夕,王建祥带领的临床研究团队决定勇敢地走出CAR-T临床治疗的第一步。患者输注王建祥团队自主研发的CD19 CAR-T细胞后1个月,血象和骨髓象恢复正常,针对CD19靶点进行的免疫残留监测结果显示,几十万个细胞中没有一个CD19阳性细胞!虽然这个结果已在他的预料之中,但十五年的坚持一朝实现了关键的进展,还是激动不已。回顾CAR-T研发的历程,王建祥坚定地说:“这次成功意味着我们的CAR-T技术是安全且有效的,意味着所院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免疫治疗产品,这是真正出自于我们临床工作者之手的精准治疗药物。”

基于王建祥团队自主研发的CD19 CAR-T专利技术研发的细胞治疗产品“纳基奥仑赛注射液”于2023年获批上市,成为我国首款全自主创新的白血病CAR-T产品,填补了国内细胞疗法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领域的空白,为患者带来突破性的治疗选择和治愈希望。


 


强化学科建设,完善血液病临床研究体系

作为白血病诊疗领域的领军人物,近年来,王建祥积极参与成立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将先进的诊断方法和诊疗理念推广到全国;带领团队成功申报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持续攻坚血液病诊疗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主导构建血液病医院标准化临床研究体系,制定《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管理办法》,推动医疗数据标准化治理,建立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专病标准数据集与动态专病库,形成可迭代更新的专病队列,为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作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带领学会完成我国血液学名词规范、青年委员培养的相关工作,促进与美国血液学会、欧洲血液学会的交流合作。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中国好医生”、国家卫生健康委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加强培养,打造“临床科学家”梯队

王建祥主导开设了研究生课程《临床血液学》,他牵头组建教学团队、统一课件模板、优化授课内容,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通过讲授血液学发展史、白血病总论等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发展脉络,拓宽学术视野。利用新药临床试验结余经费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中青年医生开展临床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部分临床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成果发表于高影响因子期刊,并在欧洲血液学会(EHA)、美国血液学会(ASH)等国际会议展示,增强学科国际显示度。专病库建设为全国血液病研究提供标准化数据参考,促进多中心协作。


 

温暖行医:择一院,执一事,终不悔

今年是王建祥从医的第40年。40年来,只要人在天津,他一定会坚持到所里工作。每周两次的专家门诊,是他说话最多的时候,从病情病史到身体状况,他总要事无巨细地询问。他说病人从全国各地来一趟不容易,要尽可能地给出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各种仪器设备十分先进的今天,他仍然觉得查体和交流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重要连接。病房里所有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他心中最重要的牵挂,而这些行为也成为他对于年轻医生“无言的教育”。在所院举办的2025年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上,王建祥作为医生代表殷切寄语全体同仁,赓续血研所艰苦奋斗传统,凝聚精神共识,共同书写所院百年辉煌篇章。


 

对协和广大学子的寄语

协和学子们,你们经历了层层严格选拔来到了协和这所底蕴深厚的医学殿堂,是未来的国家医学栋梁。在协和会学习到先进的知识、技术,更为关键的是会受到协和价值、文化、精神的洗礼。愿你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体现使命担当,不惧艰辛,凝神聚力,解决重要科学问题。在临床工作征途中,不忘医者初心,关爱患者;善于发现问题,将临床研究有机整合入日常诊疗工作中,发明创造协和技术、协和新药、协和方案,让协和精神、文化在你们身上发扬光大,为健康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血研所、王莹莹、杨卿、马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