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 进展快报
进展快报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进展快报第119期】

肿瘤医院周光飚团队在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1年11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光飚团队与相关团队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题为“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alidomide in patients with transfusion-dependent β-thalassem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论文,这项II期、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旨在明确沙利度胺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人类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在我国广西、广东、海南、云南、贵州等南方省区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珠蛋白α链(α地贫)或β链(β地贫)合成减少或缺失,造成红细胞无效生成、溶血及贫血,严重者依赖输血以维持生命。但全球只有12% 的输血依赖型儿童能够接受规律的定期输血治疗;仅有不到30%的病人能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且存在移植相关死亡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有效且价廉的疗法来挽救输血依赖型地贫患者的生命,尤其是对于14 岁及以上输血依赖型地贫患者。

沙利度胺是一种镇静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及一些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可促进γ珠蛋白链的表达,因而对β地贫的治疗可能有益。但是,迄今尚无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来检测沙利度胺对β地贫的治疗效果。为此,肿瘤医院周光飚团队与相关团队等开展了一项II期、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临床试验。试验在广西、广东两省区的6家医院开展,100名14岁或以上的患者被随机为两组,分别接受安慰剂或沙利度胺治疗3个月(12周)后观察患者血红蛋白的变化。研究发现,接受沙利度胺治疗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升高值达14.0g/L,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血红蛋白没有显著变化。在输血方面,沙利度胺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为5.4±5.0U,显著低于安慰剂对照10.3±6.4U同时,沙利度胺治疗明显增加患者胎儿血红蛋白的占比,从 10.8%上升到55.2%在副作用方面,沙利度胺治疗组出现嗜睡、头晕、疲劳、发热、喉咙痛和皮疹等不良事件的比例较安慰剂更常见,但未见-级严重副作用在扩展期阶段,所有病人都接受沙利度胺治疗,治疗半年后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达到104.9±19.0g/L,病人无需输血治疗,且未出现严重毒副作用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非β0/β0和HBS1L-MYB(rs9399137 C/T、C/C;rs4895441 A/G、G/G)基因型与血红蛋白浓度增高、输血量减少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沙利度胺可通过促进γ珠蛋白链的表达而对输血依赖型β地贫产生显著疗效(图1)并且,沙利度胺治疗方案平均费用为300元/人,仅为传统治疗方案的十分之一,显著减轻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的观察时间相对较短,招募的患者人数相对较少,须开展观察时间更长、入组病例数更多的期临床试验予以明确。

图1. 沙利度胺通过促进γ珠蛋白合成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

周光飚、陈赛娟、陈江明教授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陈江明、朱卫健、刘婕、王桂珍、陈晓勤、谭云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1-I2M-01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地贫预防能力提升计划、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计划等基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