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 进展快报
进展快报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进展快报第116期】

基础所生物医学工程系张卫奇团队实现低光毒性的溶酶体荧光成像


2021年10月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基础所)生物医学工程系张卫奇团队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Ching Tung教授合作在ACS Nano发表了“A Hybrid Nanogel to Preserve Lysosome Integrity for Fluorescence Imaging”的论文。研究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复合纳米凝胶作为溶酶体标记物,通过主动去除成像过程中的光毒性,简易地实现高效低毒的活细胞荧光成像。

溶酶体是细胞中最主要的细胞器之一,广泛参与了细胞代谢、信号通路、细胞膜修复与细胞死亡等各类生命活动。溶酶体的异常与代谢紊乱、神经退行性疾病、感染以及肿瘤等疾病密切相关。活细胞荧光成像为溶酶体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在现有的溶酶体荧光标记物设计过程中,人们主要关注溶酶体成像的高效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而成像过程中固有的光毒性常被忽略实际上,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或组织后,成像过程中的光照不可避免地激发染料分子产生活性氧物质(ROS),从而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以及毒性的产生,即光毒性(phototoxicity通过减少荧光成像过程中的光激发时间或强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光毒性的产生目前仍缺少有效的方法主动去除活细胞荧光成像过程中的光毒性。

为了克服活细胞荧光成像过程中的光毒性,研究发展了一种同时包含铂纳米颗粒(PtNP)和荧光染料阿的平(QuinacrineQu)的复合纳米凝胶(HA/Pt/Qu)纳米凝胶标记细胞溶酶体后,利用包含的PtNP的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特性,原位去除光激发Qu产生的ROS成功实现荧光成像过程中光毒性的主动去除(图1)。

1 复合纳米凝胶HA/Pt/Qu介导的低光毒性活细胞荧光成像。(A)HA/Pt/Qu的成像示意图。(B)活细胞的实时荧光成像(90秒连续光激发)。

通过研究发现在活细胞实时成像过程中,商业化溶酶体染料LysoTracker表现出明显的光漂白现象(图1B)。另外,单独Qu标记的细胞中,光激发产生的ROS导致溶酶体结构的破坏,造成了染色的非特异性。而在HA/Pt/Qu标记的细胞中,溶酶体结构保持完整,整个成像过程中荧光信号稳定特异。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HA/Pt/Qu可以有效清除成像过程中产生的ROS,维持溶酶体结构的稳定,并提高细胞的活性。该复合纳米凝胶具有制备简单与成本低廉的特点,同时其包含的染料可以简易置换成其它波段的荧光分子,有望为溶酶体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更为安全和高效的示踪工具。

研究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CIFMS 2019-I2M-1-004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Z201100006820110)、协和青年基金3332019064以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2060204的资助。基础所张卫奇副研究员为第一兼通讯作者,康奈尔大学Ching Tung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同时,该研究相关成果已获得一项中国专利(CN110227061B)。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1c05864

基础医学研究所